多元智力与学习成绩
很多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以为,智商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反之,智商越低,学习成绩越差。
那么,什么是智力?智力又该怎样评定?
林崇德教授指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皮亚杰认为,人类的全部思维均可以概括为理想化的科学思维。
按照传统的智力理论,科学思维仅仅是快速回答问题的能力,而快速回答问题所需要的则仅仅是语言技能和逻辑分析技能(Gardner,2004)。
由于文史哲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紧密关联,而数理化的学习则与逻辑分析技能紧密关联。因此,基于传统的智力理论而编制的《韦氏智力测验》等传统的智力评估工具,势必具有一个明显的优势:能够准确地预测学生在文史哲和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成绩。
但是,传统的智力评估工具势必存在明显的不足:既不能预测学生在体育、音乐和美术等领域的本领,也不能预测学生的社会智力和情商,更不能预测学生走出校门之后的工作成就。
具体而言,很多象棋大师、小提琴家和体育明星等等,在各自的领域都被看作天才。但是,《韦氏智力测验》等传统的智力评估工具,却无法测出他们的超常能力,甚至有可能误判这些天才为笨蛋。
针对传统智力理论和智力评估工具的弱点,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1983)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如果说,多元智力中的“多元”二字,意在强调音乐智力和自知智力等多种互不相关的潜能,那么,“智力”二字的目的就是与智商测验所测出的能力相比较。
在加德纳(1983)看来,人类存在7种基本的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空间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知人智力和自知智力。
令人惊叹的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与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所蕴含的多元智力观,具有无缝的对应关系:
(1)因为“礼”是调节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所以,“礼”的教育就是培养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教育,掌握了“礼”就意味着具备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智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知人智力”,对应于“六艺”多元智力观中“礼”的智力。
(2)“六艺”教育的“乐”是综合艺术课,但音乐教育是其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音乐智力”,对应于“六艺”多元智力观中“乐”的智力。
(3)对于西周和春秋时代的中国古人而言,射的技能是最重要的身体运动智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身体运动智力”,对应于“六艺”多元智力观中“射”的智力。
(4)御的技能则是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最重要的空间智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加德纳智力理论的“空间智力”,对应于“六艺”多元智力观中“御”的智力。
(5)“书”的能力,即“书写文字”的能力,是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最重要的语言能力。所以,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语言智力”,对应于“六艺”多元智力观中“书”的智力。
(6)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逻辑-数学智力”,与“六艺”多元智力观中“数”的智力的对应关系,是不言自明的。
(7)在“六艺”多元智力观中,似乎没有一门单独的课程,对应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自知智力”。那么,“六艺”教育是不是就忽视了“自知智力”呢?完全没有。不管是西周的官学,还是孔子的私学,礼的教育都是第一位的。而“仁”又是礼教育的中心内容。在《论语》中,“仁”字出现的次数达109次之多(栾贵明等,1987, pp. 190-191)。“克己”和“爱人”则是“仁”的基本内涵。“爱人”智力的实质,就是加德纳的“知人智力”;“克己”智力的实质,就是加德纳的“自知智力”。所谓“克己”,即以礼约身,一切行为都遵守礼的准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钱穆,2002,p.302)。因此,“六艺”教育的“礼”课程不但包括加德纳的“知人智力”,而且也涵盖了其“自知智力”(林崇德,2002,pp.374-380;Lin Chongde & Li Tsingan, 2003;李庆安,2006,pp.186-192)。
多元智力观共识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所蕴含的多元智力观,还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均重视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的有机统一。可以认为,这是两种智力观的重要共识,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无论是在加德纳的“未来学校”,还是在“六艺”教育的“礼乐射御”四门课程中,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不再分离,考场与教室不再分离,考试时间与学习时间不再分离。因此,这种教育所重视的是动态的评价。
第二,在这种评价中,评价是自然的学习环境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在一年学习时间的剩余部分中强制“外加”的内容;评价是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地进行的;大多数评价项目都是在学生和教师中自然地进行的,他们两部分人都不需要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评价。
第三,在这种评价中,评价是学校景观的一个部分,不需要将它从其它的教室活动中分离出来,教师和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互相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同样也不必“为考试而学”或者“为考试而教”。
第四,在这种评价中,评价者不仅仅是教师单独一方或者学生单独一方的任务,而是学生和教师双方必须共同完成的任务。
第五,在这种评价中,教师的教学效果或者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迅速得到反馈,所以,这种教育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而且可以为教师提供有用的信息。此外,这种评价既可以达到鉴别个体学习结果差异的目的,又可以达到立即帮助学生的目的。与标准的IQ测验评价范式相比,这种评价应该是一个优点。
工具创新
如果能够基于“六艺”的多元智力观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而编制多元智力的评价工具,那么,对于教师、家长和学生而言,这些工具不仅有助于识别和培养那些在传统教育中没有被承认和没有被发现的智力强项,而且有助于开发新的课程、新的活动、新的评估方法和教学方法。这些工具不仅有助于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生涯规划,而且有助于职场人士的生涯再规划。
我们发现,若干欧美学者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出发,编制了若干套多元智力问卷。不过,在我们看来,这些问卷存在题项平淡和缺乏情境等众多问题。
为此,基于中国古代“六艺”的多元智力观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特别编制了《多元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系统》,共计8套问卷:
(1)《自知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
(2)《知人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
(3)《音乐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
(4)《身体运动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
(5)《空间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
(6)《汉语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
(7)《外语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
(8)《逻辑-数学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
我们希望,作为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或职场人士,只要做完这8套问卷,就能够了解自己的情商高低,就能够了解自己的智力强项与弱项,并据此进行生涯规划,驶向充满价值感和幸福感的人生目标。
《多元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系统》已经成功地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法的保护,并开发为软件。任何一个用户借助手机,即可在“最佳图书100”主页的“生涯规划:智力强项问卷”平台参与测试。
用户体验反馈
无疑,《多元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系统》是一套最近开发的评估工具和测试软件。不过,有幸借势于当今信息技术极度发达的时代特征,该套评估工具和测试软件,已经得到许多人的关注。很多人参与了相关测试,并向我们提供了评价性反馈,兹摘录李红霞博士的评价如下:
类似的多元智力测验或者生涯规划问卷,以前确实没有见过。说到《多元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系统》,就不能不提传统的智力测验。
对于传统的智力测验,我有三个感受:
第一, 题量特别大、不停地要翻;
第二,有的是图形、有的是计算,一看就会产生恐惧感。虽然我是心理学专业的,我都不敢做那个,因为那个要耗费大量的认知,让人觉得特别费劲。
第三,我担心,怕一测完,我的智商很低,会很受打击。
所以,我从来不做智力测验。
最近,体验了李庆安教授编制的《多元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系统》,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打开测验链接后,从标识为黑桃A到黑桃8的问卷(共计8套),涉及自知智力、知人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空间智力、汉语智力、外语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
该套测验是基于中国古代的“六艺”和哈佛大学Gardner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而编制的多元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
无论是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还是职场人士,根据这8套问卷的测量结果,都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情商高低,了解自己的智力强项与弱项,并据此进行生涯规划。
每套问卷都很简洁,题量很小,仅需三分钟左右即可做完。做完后,可以马上得到反馈。这套测验不仅可以测量你现有的智力水平,而且可以测量你未来可能的发展水平。对此,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
第一个层面,测出来你可能会达到的一个状况,就是你自己的感受,完全是心理层面的,而不是一个客观的指标。
第二个层面,你要想在这方面具体如何发展,你要掌握哪些技巧,你要怎么去提高。
所以,看起来是简单的几道题,你测完觉得收获非常大。你会立即感觉豁然开朗,不仅会让你快速了解自己某方面的智力强项,而且会有一套有效的提高方法。
以往有关智力研究提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概念。二者是相对应的概念,流体智力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并不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我认为,这套测验其实是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进行了结合,突破了流体智力的限制,在流体智力的发展基础上持续发展晶体智力。
我觉得,李庆安教授的这个智力测验和以往的智力测验真的是有很大的颠覆。我们的智商是多元的,英语学习需要依靠英语智力,数学学习需要依靠数学智力,但是,做科研则需要依靠另外一种智力。
我们发现,即便是原来高考成绩很好的人,他不一定在科研方面很强。所以,我认为,发展某一方面智力的技巧和方法特别重要。
比如说,测完以后,你要想成为一个主持人、播音员,那么,你要怎么办呢?当然是要练习什么演讲之类的能力了,你需要跟读某位名人的演讲,你要每天学多少遍,完全是个方法体系的这样一个测试。
又如,我作为孩子家长,我看了李庆安教授的测验,我会觉得,对将来教育孩子,很有帮助。小学让孩子学什么,初中让孩子学什么,然后,学的时候要涉及哪些内容,具体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是如何,我就觉得一下子清楚了。
这套测验每个测验之间的区分效度是很强的。多元智力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我以前测其他传统智力量表,我觉得可能我的智力是有上限的,比如说,努力到120分就已经是上限了。但是,李庆安教授编制的这个量表,让我感觉就是从终身学习的发展观来看的,我只要努力朝着这个目标,用这个方法去实践,我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不断的提升,就是说它不是一个限制性的。
看了李红霞博士和其他体验者的评价性反馈,我深受鼓舞,增添了进一步前行的力量和信心。
问卷背后的假说
《多元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系统》涉及五个重要的假说:
第一,在中小学课堂上,文史哲和数理化等学科学得好的学生,固然有其智力强项,但是,也应该有其智力弱项。语言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可能是其智力强项;而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和空间智力既可能是其智力强项,也可能是其智力弱项;同理,知人智力和自知智力,既可能是其智力弱项,也可能是其智力强项。
第二,在中小学课堂上,文史哲和数理化等学科学得不太好的学生,固然有其智力弱项,但是,也应该有其智力强项。语言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可能是其智力弱项;而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和空间智力则可能是其智力强项;知人智力和自知智力,既可能是其智力弱项,也可能是其智力强项。
第三,借助《多元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系统》,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其智力强项和智力弱项,进而以其智力强项为支点,去推动其智力弱项的发展,最终帮助中小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并进行相应的生涯规划。
第四,借助《多元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系统》,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孩子们的智力强项与智力弱项,进而帮助孩子们以其智力强项为支点而推动其智力弱项的发展,进而帮助孩子们建立学习自信,并帮助孩子们进行相应的生涯规划。
第五,借助《多元智力与生涯规划问卷系统》,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充分认识学生的智力强项与智力弱项,从而以老子推崇的“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的教育智慧,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以学生的智力强项为支点而推动其智力弱项的发展。最终,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减轻学习压力,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的生涯规划。
【关联阅读】
温馨提示:横线象征链接。点击横线,直通链接。
![]() |
![]() |
|
学 习 辅 导 |
咨 询 热 线 |